2015-07-19 08:21:51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/台北報導
「一般行政」是公務員考試很普遍、開缺及報考人數也最多的類科,包括高普考、初等考試及地方、身障特考等都有這個類科。準備同樣科目,可以考好幾次,錄取機會相對提高。
一般行政類科的分發單位也很多元,從中央部會、各縣市政府、各級學校到偏遠的醫院、衛生所都有,考生選擇性高,是吸引報名的另一主因。
但想分發到理想的單位,錄取名次不能太後面,否則填志願分發,很可能落在非都會區或偏鄉的單位,若不願和家人分開,只好放棄。
一般行政類科的專業考科,多是靠記憶背誦科目,且相關性高,很適合非本科系畢業生報考。
一般行政,幾乎是公認所有行政類科最難考的
所謂的難考,是指錄取率低,對手多(高手多),準備方向廣
考上者幾乎要花個兩三年,甚至四五年準備的也有.
我受幾次訓練,碰到各類職系的上榜生,大家都公認:一般行政是最不易考上,而上榜者的程度普遍也都很高(與其他職系相比)
同年度考上的各類行政職系相比,勞工行政與社會行政上榜生都沒有花太多時間補習(普考半年或一,高考兩年以內),教育行政或經建行政,衛生環保,交通....等行政,上榜生大多都有固定的科系畢業生在準備(占多數),比如高考三級的教育行政,八成上榜生都是師大或教育大學體系出來的,幾乎都在學校當過代課老師.交通行政(或技術)也是交通相關科系的占多數.商業或工業行政就是法律相關科系的二軍或三軍佔多數.
以去年勞工行政而言,分布的年齡層很廣,23~44歲的都有,三成左右都是30多歲或40多歲的考生.國立大學到私立大學或科大畢業生都有.
但一般行政的上榜生就很集中,年齡分布在25歲~30歲之間,國立大學的居多,幾乎沒碰到私立或科大畢業生(但我只碰到十來人,不一定準確)
再說一個實例,我單位有位七零的女生,台中夜市附近的私立大學,畢業十年以上,考了兩年的一般行政,都落榜(地特四等,國營關務四等,普考兩次......),後來改考交通行政,準備半年多後普考有上榜.同梯一起報到的也有兩位是一般行政的普考上榜生,一位唸三峽的國立大學,另一位唸嘉義的國立大學,兩位都是25~26歲(沒工作經驗,全職準備兩年),進來單位後,大家做同樣工作,領同樣薪水.七零女後來認為,她就算再考兩年一般行政,也不一定會上.因為對手強又多,自己年紀稍大,記憶力衰退許多.好在轉換跑道,搭上國考便車......